Conteúdo fornecido por Fountain of Love and Life 生命恩泉, Fountain of Love, and Life 生命恩泉. Todo o conteúdo do podcast, incluindo episódios, gráficos e descrições de podcast, é carregado e fornecido diretamente por Fountain of Love and Life 生命恩泉, Fountain of Love, and Life 生命恩泉 ou por seu parceiro de plataforma de podcast. Se você acredita que alguém está usando seu trabalho protegido por direitos autorais sem sua permissão, siga o processo descrito aqui https://pt.player.fm/legal.

People love us!

User reviews

"Amo a função offline"
"Essa é a melhor maneira de lidar com suas assinaturas. Também é uma ótima forma de descobrir novos podcasts."

【保祿家書】羅馬書 Ep 09 – 羅5:1-11

 
Compartilhar
 

Manage episode 377072675 series 1331509
Conteúdo fornecido por Fountain of Love and Life 生命恩泉, Fountain of Love, and Life 生命恩泉. Todo o conteúdo do podcast, incluindo episódios, gráficos e descrições de podcast, é carregado e fornecido diretamente por Fountain of Love and Life 生命恩泉, Fountain of Love, and Life 生命恩泉 ou por seu parceiro de plataforma de podcast. Se você acredita que alguém está usando seu trabalho protegido por direitos autorais sem sua permissão, siga o processo descrito aqui https://pt.player.fm/legal.

1我們既因信德成義,便是藉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與天主和好了。2 藉著耶穌我們得因信德進入了現今所站立的這恩寵中,並因希望分享天主的光榮而歡躍。3 不但如此,我們連在磨難中也歡躍,因為我們知道:磨難生忍耐,4 忍耐生老練,老練生望德,5望德不叫人蒙羞,因為天主的愛,藉著所賜與我們的聖神,已傾注在我們心中了。6當我們還在軟弱的時候,基督就在指定的時期為不虔敬的人死了。7 為義人死,是罕有的事:為善人或許有敢死的;8 但是,基督在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就為我們死了,這證明了天主怎樣愛我們。9現在,我們既因他的血而成義,我們更要藉著他脫免天主的義怒,10 因為,假如我們還在為仇敵的時候,因著他聖子的死得與天主和好了;那麼,在和好之後,我們一定更要因著他的生命得救了。11 不但如此,我們現今既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獲得了和好,也必藉著他而歡躍於天主。

❖ 保祿在1-5節中講論人「成義」的效果,包括:1)能夠「與天主和好」(1);2)作天主的子女,「分享天主的光榮」(2);3)確知患難於人有益無害,「在磨難中也歡躍」(3);4)獲得天主愛的保證 ,因為「天主的愛,藉著所賜與我們的聖神,已傾注在我們心中」(5)。

❖「我們既因信德成義,便是藉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與天主和好了」(1)──因信「成義」(Justification)就等於「與天主和好」(Reconciliation)。人類因亞當犯罪墮落,喪失了「原始聖德和義德」(教理399),失去了「分享天主生命」的恩寵(教理375),脫離了與天主共融的關係,且與天主「作對」。「成義」就是重新得到這原始的義德,「與天主和好」,重新回復與天主的正確關係,成為天主的義子女,來日得以「分享天主的光榮」(2)。這也是洗禮是重要的理由:人按良心生活,避惡行善,不是已很足夠嗎?為什麼要領洗加入教會?這樣的人所欠的,就是與天主的義子女的關係,成為恩寵的承繼人,分享天主的生命,而且與天主和好也帶來其他方面的和好。

❖「連在磨難中也歡躍⋯⋯因為磨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望德,望德不叫人蒙羞」(3-5)──保祿指出我們「因希望分享天主的光榮而歡躍」,但他所強調的「希望」或「望德」,不只是對未來的「期待」,而是對未來的「信心」。為此,即使在現世的「磨難中也歡躍」,因為所希望的事必然實現,固此說「望德不叫人蒙羞」(5)。所以,他在本信中更勸勉信友,「論望德,要喜樂;在困苦中,要忍耐」(12:12),這正是基督徒的特徵。

❖「當我們還在軟弱的時候,基督就在指定的時期,為不虔敬的人死了⋯⋯基督在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就為我們死了」(6-8)──保祿論到天主使人成義的事上,表現出如何偉大的愛。他用了「軟弱」、「不虔敬」和「罪人」三個名詞,指人原與天主的「敵對」狀態。「如我們(與天主)還在為仇敵的時候」,天主已命自己的愛子基督為救人而死了;那麼人「成義」之後,天主將更怎樣表現他的愛呢?

保祿所用的三個名詞:「軟弱」(avsqenh,j – asthenēs: weak)是表示世人無力去遵守天主的命令(谷14:38);「不虔敬」(avsebh,j – asebēs: ungodly)是指那些認識天主卻不願恭敬天主的人(1:20,25,28);「罪人」(a`martwlo,j – hamartōlos: sinner)是指違犯天主任何命令的人。耶穌就為這些應該遭受天主義怒的人死去了,換言之,天主的全能和仁慈,令罪惡也不能阻止天主愛我們。若望宗徒也說:「愛就在於此:不是我們愛了天主,而是祂愛了我們,且打發自己的兒子,為我們做贖罪祭」(若一4:10)。

❖ 「為義人死,是罕有的事:為善人或許有敢死的」(7)──保祿時代的希臘哲學所爭論的,是在什麼情況下可為別人而死?他們以為為國家,為公益死是應當的;為正義的人死是少有的,為朋友死是可歌頌的(Philostratus, Apollonius, 7,12;Arrianus, Epictetus, 2,1)。伊壁鳩魯(Epicurus,見所留之斷簡殘編)說:「智者為他的至親好友必甘心捨生致命。」主耶穌不是為「義人」(di,kaioj – dikaios: righteous)死了,也不是為「善人」(avgaqo,j – agathos: good)死了,而是按天主給他所指定的時期(迦4:4),為不義不善的罪人死了:「基督在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就為我們死了」(8)。天主為了我們的罪而把自己的兒子交出時,顯示了祂對我們的計劃是一項慈愛的計劃,先於我們的任何功績。

❖「我們既因他的血而成義,我們更要藉著他,脫免天主的義怒」(9)──成義的人既然因耶穌的寶血已「與天主和好」,自然就脫免了天主給罪人在世上所降的「義怒」和懲罰(1:18)。然而在公審判的時候,我們這些從前「軟弱」、「不虔敬」而今「成義」的人,是否能脫免天主的忿怒呢?保祿給我們的答覆是肯定的。「成義」(dikaiou/n – dikaioun)在原文本是法律名詞,是指在法庭上宣佈一人為「義人」或「無罪」,但一個人在天主前成為義,決不是「宣稱」為義,不只是好像為義人,而實際上不是;絕對不是如此,反之,天主審斷人為義,是內在整個的人得到救恩。天主因亞當的緣故,確實使人成為罪犯(5:12),但因基督的緣故也實在使人成為義人。

❖「在和好之後,我們一定更要因著他的生命得救了」(10)──既然人還當天主的仇敵時,因耶穌的聖死與天主和好了;那麼,「和好之後」,自然沾耶穌的生命獲得救恩,即是說成義的人同耶穌、為耶穌、在耶穌內生活(6:1-14)。這樣的人絕對不會遭受天主的懲罰,且要獲得天主無限的仁慈(瑪24:34;格後5:1-5)。

❖「我們現在既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獲得了和好,也必藉著他,而歡躍於天主」(11)──「歡躍(kaucw,menoi – kauchōmenoi)於天主」,也有譯作「因天主而誇耀」(RSV, NAB: ‟boast of God”)。本句的意思與5:2頗相類似,即「因希望分享天主的光榮而歡躍」。

***** ***** *****

❖ 讓我們反省一下保祿這裡所講的「望德」。他說:「望德不叫人蒙羞,因為天主的愛,藉著所賜與我們的聖神,已傾注在我們心中了」(羅5:5 )。

《天主教教理》有這樣的一段論望德的話:

聖神教導我們在望德中祈禱,在等待基督再來中舉行禮儀慶典。反過來說,教會的祈禱和個人的祈禱滋養我們的望德,尤其聖詠,以具體而多變化的語言,教導我們將我們的希望放在天主身上:「我熱切誠懇地期待了上主,祂便垂顧了我,俯聽了我的哀訴」(詠40:2)。「願賜望德的天主,因著你們的信心,使你們充滿各種喜樂和平安,使你們因著聖神的德能,富於望德」(羅15:13)。 「望德不叫人蒙羞,因為天主的愛,藉著所賜予我們的聖神,已傾注在我們心中了」(羅5:5)。藉禮儀生活所形成的祈禱,從天主的愛內汲取一切。因著這愛,天主在基督內愛我們,並賜我們以愛還愛,就如祂愛了我們一樣。愛是祈禱的泉源,凡在愛內汲取活水者,達到祈禱的頂峰(教理2657-2658)。

❖ 亦讓我們反省一下保祿這裡所講的「和好」。他說:「我們既因信德成義,便是藉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與天主和好了」(羅5:1)

《天主教教理》有這一段講論和好聖事的話,對我們明白與天主和好有大幫助,它告訴我們:我們藉洗禮與天主和好後,即使我們再次跌倒,陷於罪惡,仍可藉教會的和好聖事,與天主和好,而且不但如此:

教會的和好聖事的目的和效果,就是與天主和好。「與天主和好的聖事帶來真實的靈性復活……這聖事也使我們與教會和好:罪過所傷害或破壞的手足共融,由懺悔聖事予以彌補或恢復。從這意義上說,懺悔聖事不但治癒那些重新被接納與教會共融的人,也為教會生活帶來充滿生命力的效果,因為教會曾因她部分的肢體犯罪而受害。懺悔者重新被接納,或被鞏固於諸聖的相通之中……與天主和好也帶來其他方面的和好,使其他因罪惡所導致的分裂得以補救:蒙赦免的懺悔者在心靈深處跟自己和好,在那裏回復最深的真貌;跟弟兄們和好,儘管他曾虧負並傷害了他們;跟教會和好;跟整個受造界和好」(教理1468-1469)。

「和好」是天主和人雙方的動作,但主動和完成這「和好」的還得靠天主,人只有認罪,接受而相信天主的愛。為此,人在今生和來世,要歌頌天主的仁慈(羅9:14-29;參見詠23:6; 36:6; 86:12, 13; 89:2, 3;依63:7)

  continue reading

203 episódios

iconCompartilhar
 
Manage episode 377072675 series 1331509
Conteúdo fornecido por Fountain of Love and Life 生命恩泉, Fountain of Love, and Life 生命恩泉. Todo o conteúdo do podcast, incluindo episódios, gráficos e descrições de podcast, é carregado e fornecido diretamente por Fountain of Love and Life 生命恩泉, Fountain of Love, and Life 生命恩泉 ou por seu parceiro de plataforma de podcast. Se você acredita que alguém está usando seu trabalho protegido por direitos autorais sem sua permissão, siga o processo descrito aqui https://pt.player.fm/legal.

1我們既因信德成義,便是藉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與天主和好了。2 藉著耶穌我們得因信德進入了現今所站立的這恩寵中,並因希望分享天主的光榮而歡躍。3 不但如此,我們連在磨難中也歡躍,因為我們知道:磨難生忍耐,4 忍耐生老練,老練生望德,5望德不叫人蒙羞,因為天主的愛,藉著所賜與我們的聖神,已傾注在我們心中了。6當我們還在軟弱的時候,基督就在指定的時期為不虔敬的人死了。7 為義人死,是罕有的事:為善人或許有敢死的;8 但是,基督在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就為我們死了,這證明了天主怎樣愛我們。9現在,我們既因他的血而成義,我們更要藉著他脫免天主的義怒,10 因為,假如我們還在為仇敵的時候,因著他聖子的死得與天主和好了;那麼,在和好之後,我們一定更要因著他的生命得救了。11 不但如此,我們現今既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獲得了和好,也必藉著他而歡躍於天主。

❖ 保祿在1-5節中講論人「成義」的效果,包括:1)能夠「與天主和好」(1);2)作天主的子女,「分享天主的光榮」(2);3)確知患難於人有益無害,「在磨難中也歡躍」(3);4)獲得天主愛的保證 ,因為「天主的愛,藉著所賜與我們的聖神,已傾注在我們心中」(5)。

❖「我們既因信德成義,便是藉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與天主和好了」(1)──因信「成義」(Justification)就等於「與天主和好」(Reconciliation)。人類因亞當犯罪墮落,喪失了「原始聖德和義德」(教理399),失去了「分享天主生命」的恩寵(教理375),脫離了與天主共融的關係,且與天主「作對」。「成義」就是重新得到這原始的義德,「與天主和好」,重新回復與天主的正確關係,成為天主的義子女,來日得以「分享天主的光榮」(2)。這也是洗禮是重要的理由:人按良心生活,避惡行善,不是已很足夠嗎?為什麼要領洗加入教會?這樣的人所欠的,就是與天主的義子女的關係,成為恩寵的承繼人,分享天主的生命,而且與天主和好也帶來其他方面的和好。

❖「連在磨難中也歡躍⋯⋯因為磨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望德,望德不叫人蒙羞」(3-5)──保祿指出我們「因希望分享天主的光榮而歡躍」,但他所強調的「希望」或「望德」,不只是對未來的「期待」,而是對未來的「信心」。為此,即使在現世的「磨難中也歡躍」,因為所希望的事必然實現,固此說「望德不叫人蒙羞」(5)。所以,他在本信中更勸勉信友,「論望德,要喜樂;在困苦中,要忍耐」(12:12),這正是基督徒的特徵。

❖「當我們還在軟弱的時候,基督就在指定的時期,為不虔敬的人死了⋯⋯基督在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就為我們死了」(6-8)──保祿論到天主使人成義的事上,表現出如何偉大的愛。他用了「軟弱」、「不虔敬」和「罪人」三個名詞,指人原與天主的「敵對」狀態。「如我們(與天主)還在為仇敵的時候」,天主已命自己的愛子基督為救人而死了;那麼人「成義」之後,天主將更怎樣表現他的愛呢?

保祿所用的三個名詞:「軟弱」(avsqenh,j – asthenēs: weak)是表示世人無力去遵守天主的命令(谷14:38);「不虔敬」(avsebh,j – asebēs: ungodly)是指那些認識天主卻不願恭敬天主的人(1:20,25,28);「罪人」(a`martwlo,j – hamartōlos: sinner)是指違犯天主任何命令的人。耶穌就為這些應該遭受天主義怒的人死去了,換言之,天主的全能和仁慈,令罪惡也不能阻止天主愛我們。若望宗徒也說:「愛就在於此:不是我們愛了天主,而是祂愛了我們,且打發自己的兒子,為我們做贖罪祭」(若一4:10)。

❖ 「為義人死,是罕有的事:為善人或許有敢死的」(7)──保祿時代的希臘哲學所爭論的,是在什麼情況下可為別人而死?他們以為為國家,為公益死是應當的;為正義的人死是少有的,為朋友死是可歌頌的(Philostratus, Apollonius, 7,12;Arrianus, Epictetus, 2,1)。伊壁鳩魯(Epicurus,見所留之斷簡殘編)說:「智者為他的至親好友必甘心捨生致命。」主耶穌不是為「義人」(di,kaioj – dikaios: righteous)死了,也不是為「善人」(avgaqo,j – agathos: good)死了,而是按天主給他所指定的時期(迦4:4),為不義不善的罪人死了:「基督在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就為我們死了」(8)。天主為了我們的罪而把自己的兒子交出時,顯示了祂對我們的計劃是一項慈愛的計劃,先於我們的任何功績。

❖「我們既因他的血而成義,我們更要藉著他,脫免天主的義怒」(9)──成義的人既然因耶穌的寶血已「與天主和好」,自然就脫免了天主給罪人在世上所降的「義怒」和懲罰(1:18)。然而在公審判的時候,我們這些從前「軟弱」、「不虔敬」而今「成義」的人,是否能脫免天主的忿怒呢?保祿給我們的答覆是肯定的。「成義」(dikaiou/n – dikaioun)在原文本是法律名詞,是指在法庭上宣佈一人為「義人」或「無罪」,但一個人在天主前成為義,決不是「宣稱」為義,不只是好像為義人,而實際上不是;絕對不是如此,反之,天主審斷人為義,是內在整個的人得到救恩。天主因亞當的緣故,確實使人成為罪犯(5:12),但因基督的緣故也實在使人成為義人。

❖「在和好之後,我們一定更要因著他的生命得救了」(10)──既然人還當天主的仇敵時,因耶穌的聖死與天主和好了;那麼,「和好之後」,自然沾耶穌的生命獲得救恩,即是說成義的人同耶穌、為耶穌、在耶穌內生活(6:1-14)。這樣的人絕對不會遭受天主的懲罰,且要獲得天主無限的仁慈(瑪24:34;格後5:1-5)。

❖「我們現在既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獲得了和好,也必藉著他,而歡躍於天主」(11)──「歡躍(kaucw,menoi – kauchōmenoi)於天主」,也有譯作「因天主而誇耀」(RSV, NAB: ‟boast of God”)。本句的意思與5:2頗相類似,即「因希望分享天主的光榮而歡躍」。

***** ***** *****

❖ 讓我們反省一下保祿這裡所講的「望德」。他說:「望德不叫人蒙羞,因為天主的愛,藉著所賜與我們的聖神,已傾注在我們心中了」(羅5:5 )。

《天主教教理》有這樣的一段論望德的話:

聖神教導我們在望德中祈禱,在等待基督再來中舉行禮儀慶典。反過來說,教會的祈禱和個人的祈禱滋養我們的望德,尤其聖詠,以具體而多變化的語言,教導我們將我們的希望放在天主身上:「我熱切誠懇地期待了上主,祂便垂顧了我,俯聽了我的哀訴」(詠40:2)。「願賜望德的天主,因著你們的信心,使你們充滿各種喜樂和平安,使你們因著聖神的德能,富於望德」(羅15:13)。 「望德不叫人蒙羞,因為天主的愛,藉著所賜予我們的聖神,已傾注在我們心中了」(羅5:5)。藉禮儀生活所形成的祈禱,從天主的愛內汲取一切。因著這愛,天主在基督內愛我們,並賜我們以愛還愛,就如祂愛了我們一樣。愛是祈禱的泉源,凡在愛內汲取活水者,達到祈禱的頂峰(教理2657-2658)。

❖ 亦讓我們反省一下保祿這裡所講的「和好」。他說:「我們既因信德成義,便是藉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與天主和好了」(羅5:1)

《天主教教理》有這一段講論和好聖事的話,對我們明白與天主和好有大幫助,它告訴我們:我們藉洗禮與天主和好後,即使我們再次跌倒,陷於罪惡,仍可藉教會的和好聖事,與天主和好,而且不但如此:

教會的和好聖事的目的和效果,就是與天主和好。「與天主和好的聖事帶來真實的靈性復活……這聖事也使我們與教會和好:罪過所傷害或破壞的手足共融,由懺悔聖事予以彌補或恢復。從這意義上說,懺悔聖事不但治癒那些重新被接納與教會共融的人,也為教會生活帶來充滿生命力的效果,因為教會曾因她部分的肢體犯罪而受害。懺悔者重新被接納,或被鞏固於諸聖的相通之中……與天主和好也帶來其他方面的和好,使其他因罪惡所導致的分裂得以補救:蒙赦免的懺悔者在心靈深處跟自己和好,在那裏回復最深的真貌;跟弟兄們和好,儘管他曾虧負並傷害了他們;跟教會和好;跟整個受造界和好」(教理1468-1469)。

「和好」是天主和人雙方的動作,但主動和完成這「和好」的還得靠天主,人只有認罪,接受而相信天主的愛。為此,人在今生和來世,要歌頌天主的仁慈(羅9:14-29;參見詠23:6; 36:6; 86:12, 13; 89:2, 3;依63:7)

  continue reading

203 episódios

Todos os episódios

×
 
Loading …

Bem vindo ao Player FM!

O Player FM procura na web por podcasts de alta qualidade para você curtir agora mesmo. É o melhor app de podcast e funciona no Android, iPhone e web. Inscreva-se para sincronizar as assinaturas entre os dispositivos.

 

Player FM - Aplicativo de podcast
Fique off-line com o app Player FM !

Guia rápido de referências